《中国教育报》2018年06月26日第9版 版名:职教周刊
为鼓励各类学校在各自领域安于定位、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争创一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建设计划),被写入2018年教育部工作要点。如何确保建设计划按照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前行,并取得预期成效,受到各方普遍关注。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基本前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特征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如何确保党的领导落到实处,事关办学方向、办学目标和学校定位,必须牢牢把握。
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有三点必须明确:一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正确处理好党的全面领导、政治建设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之间的关系,确保办学治校和建设计划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二是坚持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增强主导权和话语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落实高职院校“四个服务”的工作要求,把“四个服务”作为办学治校和高水平建设带有方针性的要求来落实。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重要特点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培养方向。这里所说的德,是全方位德的概念,既有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大德,也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中德,还有个人修身养性、立身处世行为规范等小德。
重视和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使青年学生朝着正确而又清晰的方向前进。
切实抓好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形成争做“四有”好教师的良好氛围,教师要做到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使教师成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全面构建立体化育人体系。在做好全程、全面、全方位育人的基础上,在面向全体学生育人,动员和激发广大教师全心育人以及营造良好的全景、全境育人环境上下功夫,积极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互动育人机制。
具备内涵建设水准是基础条件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有近40年的时间,院校数和办学规模都有了长足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应该也必须进入内涵建设阶段。从高职院校实施重点建设的进程看,从新世纪教改项目,到2006开始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骨干院校建设项目,再到2015年启动的优质高职院校项目,应该说,进入改革发展新阶段的高职院校已经具备一定的内涵建设水准,
具体来说:一是系统化的办学理念已经形成。围绕办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办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确定什么样的面向,怎样面向一线培养人等问题,应该有比较清晰的把握,既要有较高的政治站位,也要有科学的合理定位,更要有为有位。
二是具有一定数量的高水平专业。如果说内涵建设水准是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基础,那么一定数量的高水平专业应该说是基础之基础,高水平院校不仅要有一个与产业背景和区域经济社会需要相适应的专业结构,更要有若干个产业有基础、市场有需求、社会能认可,招生受欢迎、毕业受青睐、学生好发展的名品专业,这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和实施高水平建设的基础,正因为如此,高水平建设实际是高水平院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的结合。
三是学校具有高水平的服务能力。高水平专业建设为高水平服务创造了条件,高质量的毕业生在岗位上有着卓越发展和积极贡献。考察一所高水平学校,必须看其对区域社会发展和行业所作的贡献,或者说满足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能力和水平,甚至是否能做到为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不可或缺。
四是形成鲜明的文化特色。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必须具有鲜明的特色,包括中国特色、区域特色、行业特色和高职特色,尤其是学校特色,这一特色必须也应该体现在文化特色上,既要体现出大学精神引领,也要遵循职业教育规律,还要体现出跨界文化特征。
五是具备良好的内部治理体系。要考察一所学校能否适应整个体制建设要求,必须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建设良好的治理体系,根据中国的国情和特征,在正确把握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正确处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正确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作用、明确把握校院(系)两级管理的力和度等方面形成良性机制,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卓有成效,从而确保学校良性高效、高质量、高水平运行。
构建办学保障机制是现实要素
办好一所高职院校,理念和文化十分重要,专业结构和龙头专业更是不可或缺,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办学的物质技术等保障要素同样不可或缺。
一是要有与办学规模、结构相匹配的现代化的校园,包括校园基本占地面积,办公和教学实习实践、实验用房、图书资料和信息化条件等,这是最为基本的条件,必须作为考量因素。
二是要有办学经费保障及筹资机制。财政部早在“十二五”时期就明确了高职院校必须在2017年前达到生均12000元的拨款标准,这也是一个基本条件。当然,遴选建设高水平院校不应该是比资金比投入,讲财大气粗,而主要看产出,尤其是毕业生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但基本保证必须到位,否则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是要建设学校支持机制。所在的地区和部门是否重视教育,重视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建设,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改善办学条件、增加办学投入等方面有否形成良好的氛围,这也关乎学校的长期发展,更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所不可或缺的。
总之,高水平高职院校的遴选需要系统化考量,推进建设更是一项大工程,必须把握方向、精准施策、持之以恒,以期久久为功。
(作者系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党委书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会长)
来源:中国教育报